自从经历过生病住院,我一直在琢磨这俩事儿
但以前看医生的时候常常就算有家人、朋友陪同,也会觉得很烦。这次生病,住院 3 天全程就我一个人,因为新冠控制也太连医院大门都没进去,却一点没觉得焦虑,最后还写了一份「探店体验」。
所以我就在琢磨,相比于之前,是哪些改变促成了我心态的这些变化。
……
住院期间正好有个小伙伴问过我关于财务自由的心态问题:
他攒够了 500 万,还有房,生活开销也蛮低的。但是总觉得心虚,觉得被动收入不稳定,问我有没有类似的恐惧。
当时正好在医院里,就拿住院的情况作了对比:
上班收入虽然稳定,但并不安全。比如生病住院,假如一住就是一两个月,上班的收入很可能就不稳定了,说没就没。
但反过来投资收入虽然不稳定,行情好收益多,行情差可能还要赔点。但投资收益反而是最安全的,不管我人在哪、在干啥,都不会影响到长期的被动收入。
想明白了就会发现,这反而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安全的收入。
后来我就在想,貌似整个住院期间都没有被收入问题困扰过,就是专心配合医生治疗,才能把住院当做一次短暂的休假。
也许是财务自由潜移默化改变了我对收入的看法,越来越能放下收入的焦虑。
……
还有另一个因素我猜测影响更大——整个住院期间我没有被要求做过选择。
德国这边的看病惯例是按照你保险的承担范围安排治疗(全民强制医保),除非保险不管或者你主动要求,一般不会再额外问。
所以看病几乎没有选择题。
假如医生给我来一遍:「你想住单人间还是多人病房,分别价格是……」「手术分普通和微创,价格分别是……」「我们医院有营养配餐,A、B、C、D 几个套餐……」
在当时生病那个状态下,医生要是给我来这么一串问题,没准我也分分钟就懵逼了。做选择往往是最磨人的。
而从头到尾就是医生给我安排应该干什么,解释手术流程,讲医院管饭,我就只要配合着「嗯嗯嗯」,就好了,就很淡定。
然后我就突然想到,是好像就是自助餐的同款快乐嘛。交一次钱,后面只管吃就行了
碰巧真人体验了一回「保险直付」:
医院与保险公司合作,入院直接确定你的保险覆盖范围、安排治疗,出院后医院和保险公司结算。病人只管平时交保费,后续基本不再操心。
是不是还挺像医疗自助餐的?
……
后来我就在琢磨着,国内现在保险直付服务大概能做到什么程度。毕竟爸妈还在国内,我和也太指不定啥时候会回国,算是提前调研 Plan B 了。
特别巧的是,我出院后没几天,在好多平台和作者那里都读到一款中端医疗险「」的介绍,讲的也是保险直付。齐欣小伙伴他们也有代理,我拿到了第一手资料,也趁热乎研究了一下,分享出来供大伙参考(有经验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区说说,如果我有讲不对的地方麻烦指正)。
国内的保险直付流程一般是这样的:
入院以前跟医院和保险公司确认,核对保险的具体政策和覆盖范围;
安排治疗,最好是入院以前就和保险公司沟通、确认好治疗方案;
出院前签个字,如果有免赔和自付的部分付清,剩下的医院直接和保险公司结算。
很多讲保险直付的文章都是强调不需要先付钱再报销,省事儿。
但经过这一波住院体验,我有点不一样的感触。我觉得保险直付最大的价值不在于付钱这个过程简单,而在于医院也知道你的保险政策和覆盖范围,可以帮你安排经济上合适的治疗方案,帮我们省去选择的焦虑。不用再自己纠结哪个项目能报销、哪个不能,假如不能报销那我怎么办,要花多少钱啥的。
解放选择的焦虑,专心考虑治病,这是我认为保险直付的最大价值。
不过现在保险直付的缺点也挺明显的:
1、贵,支持直付的主要是中高端医疗险。以我为例(28 岁),普通医疗险一年保费几百;中端医疗险,比如,可以直付 + 报销公立医院 VIP,保费要上千;高端医疗险,再加上海外医疗,就上万了。
2、目前支持直付的医院有限,每个保险都有具体的名单,大致能覆盖到 3 线城市。我截了一部分欣享人生的覆盖医院供大伙参考,点开放大看(意外发现之前考察的财务自由备选三线城市也在里面,三线也可以有好医疗的~)
假如自己所在城市正好有支持直付的合作医院,保费上也承担得起,那这笔钱我觉得还挺值的,看病体验会好很多。
以上就是我的研究,有过相关经历的小伙伴也可以在留言区说说自己的体验~
……
这次住院经历收获了另一个看保险的视角。
以前我对保险的理解就是,生什么病、赔多少钱,性价比最重要。但真经历过一次住院,我发现保险和财务自由有个很相似的地方,都是解决我们对钱和选择的焦虑。只不过财务自由解决对收入的焦虑,而保险解决的是对开销的焦虑。
所以有时候不能只盯着“划算”来看,不能只想着利益最大化,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在承受范围内尽可能降低自己的焦虑。
财务自由:我的财务自由实证之路
投资实盘:十年之约,躺赚不难
抵御风险:3 月保险方案参考
干货汇总:一文打包三年干货(第四版)